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重庆市黔江区殡仪馆服务怎么收费
2014年,黔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31亿元,比2013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26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63.68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9.3:56.5:34.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57.9%和38.8%。
2017年10月,黔江区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区县。 [2]
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184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人口计算)。 [1]
2020年,黔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16亿元,比上年增长3.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2.2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6.26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26.70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1∶35.2∶51.7。民营经济增加值129.02亿元,增长1.2%,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2.6%。 [24]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98亿元,同比增长7.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34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14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51亿元,同比增长8.7%。 [42]
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67亿元,同比增长3.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80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33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1.54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为12.7:37.0:50.3。 [46]
第一产业
2014年,黔江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93亿元,比2013年增长4.4%。其中,农业12.45亿元,增长4.3%;林业1.51亿元,增长3.5%;牧业12.32亿元,增长4.4%;渔业0.33亿元,增长15.8%;农林牧渔服务业0.32亿元,增长18.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4.06万亩,减少0.3%。油料种植面积14.72万亩,减少4.5%。蔬菜种植面积15.57万亩,增长2.1%。粮食总产量25.06万吨,增长0.2%,其中玉米产量6.95万吨,水稻产量6.58万吨,薯类产量10.37万吨。烤烟产量0.55万吨,减少12.6%。蔬菜产量19.03万吨,增长4.2%。水果产量3.78万吨,增长12.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58万吨,增长0.1%。其中猪肉5.89万吨,牛肉0.52万吨。年末生猪存栏57.65万头,牛存栏8.09万头,羊存栏2.46万只。全年生猪出栏80.01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0.19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14年,黔江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9.01亿元,比2013年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户,实现产值199.62亿元,增长12%。其中轻工业产值125.91亿元,增长8.4%;重工业产值73.72亿元,增长18.7%。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7家(20亿元以上企业2家、5-10亿元企业2家、1-5亿元企业33家)),累计完成产值178.54亿元。其中,黔江卷烟分厂48.01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4%。
建筑业
2014年,黔江区商品房施工面积219.64万平方米,比2013年增长10.8%。商品房竣工面积19.69万平方米,下降62.3%。商品房销售面积50.12万平方米,下降1.5%。商品房销售额21.35亿元,下降1.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4年,黔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02亿元,比2013年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1.24亿元,增长13.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8亿元,增长12.4%。全年全区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11.05亿元,增长17.1%。住宿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6亿元,增长15.3%。
社会事业
在“做客”的次日清晨上山安葬死者。出殡前在棺柩上盖一床红毛毡,毛毡上放一只大公鸡,摩公发丧出殡, 由一位拿长火把的人上前引路,拿“望山钱”者走第二,边走边丢的纸钱称“买路钱”,放鞭炮者走第三
盘丧,是指族中男子和邻居到灵堂陪伴孝子守灵。盘丧的时间是从停丧的头一晚直到葬礼结束。这期间,除去女人,族中人人都可去盘丧。主家热情欢迎,诚挚招待,备有夜饭、茶点等,盘丧的人只在灵堂内活动,下棋、打牌、玩麻将,陪伴孝子消磨时间,化解悲伤。
出殡前请摩公在棺柩前唱古祭歌,孝子女们下跪细听。摩公唱多长时间,孝子女就要跪多长时间,中途不能起身离去。
修茔,俗称“打墓”,死者瞑目之日,即要请阴阳踏勘墓地,同时请人着手打墓。打墓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体力活,既要赶时间,又要保质量。为了保证死者按时入土,有时要风雨不辍、挑灯夜战,必须要在出殡之前把墓修好。其间,打墓者的饭食,由女婿或孝子送去,送饭者一路不能言语,默默将饭食盛进碗里便跪在一旁,等到打墓者吃完,方能起身离去;饭食若有剩余,就送给附近的放牧人或过路人吃掉,否则就泼掉,不能再带回家;回去的路上也不能说话。
丧家给吊唁者发一张白土布孝帕。死者是高龄老人的,吊唁的人饭后随手拿一个碗回家,意思是能沾上宏福寿运。做客当晚,亡者亲属跟随摩公和唢呐队拄着丧棒躬身绕棺,吊孝的亲朋好友也如此,后在村寨边或河边举行度亡仪式,焚烧死者生前用过的部分衣物。
祭奠是丧礼最重要的内容,祭奠仪式繁琐复杂、庄严肃穆。祭奠仪式的主持人叫“斋爷”,由当地有威望、有经验的文化人充当,其职能是撰写祭文和主持祭奠仪式。因此,其地位显要,待遇特殊,祭奠前阴阳要亲去迎接,往要由专人接送和伺候。“斋爷”住的房子,要贴上红对联,以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