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武汉市丧葬一条龙价格
人口编辑 播报
武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武汉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数为8.84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9%。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中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12个,其中土家族30215人,回族21777人 [15] 。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武汉市总人口124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995万人,为特大城市。 [180-181]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武汉市市区人口934.1万人,市区暂住人口542.8万人,合计1476.9万人;城区人口702.61万人,城区暂住人口391.23万人,合计1093.84万人,正式跻身超大城市行列。 [185-186] [199]
截至2022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1373.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3.1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4.66%,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44.42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7.9万人,出生率8.41‰;死亡人口6.4万人,死亡率6.82‰。 [184]
参考资料来源: [202-207]
政治编辑 播报
武汉市历届党政领导
市委书记
时间
市长
时间
张平化
1954.06-1955.09
吴德峰
1949.05-1952.02
宋侃夫
1955.09-1968.01
李先念
1952.02-1952.12
方铭
1971.02-1973.01
王任重
1952.12-1954.11
王克文
1973.01-1977.11
宋侃夫
1954.11-1956.12
顾大椿
1977.11-1979.02
刘惠农
1956.12-1966.05
李任之
1979.02-1980.12
方铭
1971.02-1973.01
王群
1980.12-1987.08
王克文
1973.01-1977.11
郑云飞
1987.10-1991.10
李任之
1979.12-1980.12
钱运录
1991.10-1998.12
黎智
1980.07-1981.03
罗清泉
1999.01-2002.10
吴官正
1983.03-1986.10
陈训秋
2002.10-2005.05
赵宝江
1986.10-1997.01
苗圩
2005.05-2008.0
寿衣讲究穿单不穿双,一般有衬衣、短棉衣、罩衣、长袍马褂或长罩衫、衬裤、棉裤、罩裤等。寿衣的衣袖要长,须将双手完全盖住;女寿衣中至少有一件必须是红色的,另外,配有铺褥盖被、荷花枕头、绣花便鞋。男戴小帽、女苫巾帕。鞋和枕头均要绣花,枕头的形状除一般的方枕外,还有锁子枕、荷花枕。
制作棺材,讲究“铜帮铁盖豆腐底”,即棺盖最厚,棺底最薄。在棺材制作好以后,不能空放,要在棺材中装入粮食(实际是旧时存粮以备老人去世时发丧用),每年过春节还要在上面贴上祈寿对联。
男用枕头绣“寿”字,女用枕头绣“万”字,字周围再绣上花卉、蝴蝶等图案。男戴软帽,式样各异,如瓜皮小帽,旧时秀才戴方形软帽等;女则头包黑丝手帕。逝者为男,则“女铺男盖”即由女儿做褥子,儿子做被子;逝者为女,则“女盖男铺”即女儿做被子,儿子做褥子。
那只“跳井”的公鸡拿回家由它自生自亡,丧家不能宰吃。第三天到坟上杀鸡祭奠,称为“复山”。满三十天就解素食,不再戴孝帕,满三年举行脱孝服仪式。
棺木色彩讲究大红色,上绘“前蟒后鹤”、“五龙捧寿”、“仙子祝寿”、“二十四孝”等图案,棺内裱糊,且漆丹红。兰州民间曾有蟒蛇为报妇人的养育之恩而在其死后前往墓穴陪葬的传说,从那时起,人们便将仙蟒画在棺材头部,此习惯沿袭至今,表达民间对仙蟒以命报恩的崇拜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