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长
Wan Nian Chang
武汉市洪山区高端殡葬一条龙哪家比较好
洪山区按自然特征可分水系包括汤逊湖水系(汤逊湖、黄家湖、青菱湖、野湖),东沙湖水系(东湖、沙湖),北湖水系(严西湖、清潭湖、严东湖),天兴水系(长江中一个孤立的江心洲)。全区水面积19.9万亩,占洪山区总面积的23.3%。 [10]
土壤
洪山区土壤有潮土、水稻土、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四个土类。根据地形特点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环城平原菜副食品生产区。主要构成为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生产条件较好,以潮土类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抗旱能力强,是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
洪山区东部垄岗粮林多种经营区,为鄂东南低山丘陵的延伸部分。有82个山头,地形波状起伏。垄岗相间,垄岗下部以水稻土为主,肥力度、水、气、热等资源状况良好。
洪山区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供肥性差,但可人为改造成性状较好的白散土、黄土,以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为主。
洪山区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仅为林业利用。 [1]
自然资源编辑 播报
水资源
洪山区地表水资源丰富。长江从洪山区西南流入,从洪山区东北出境,流程75公里,水位通常在14.57~20.05米。除长江外,还有巡司河,它发源于汤逊湖,经武太闸流入长江,全长16公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小湖泊14座,常年水面面积113平方公里,可蓄水2.46亿方。 [10]
土地资源
洪山区土地利用现状方面左岭镇的粮油用地占其面积的70%以上,占洪山区粮油处植面积的24.2%以上。花山镇粮油生产面积占全区18.5%,九峰占21.8%。
洪山区宜于林果发展的土地有2.6万亩,集中分布于九峰乡的垄岗地带,淤积平原、垄岗平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即使在岗坡地区,黄土发良良好,质地粘重,表层疏松,宜于林木、果树生产。岗地中、上部则以死黄土、红壤为主,这些土壤虽肥力较低,致使生产性能差,但发展林木业有利水土保持和有机质积累。
洪山区宜于蔬菜生产的潮土面积76383亩,主要分布于冲淤积平原20~30米高程带,其中灰潮土占91%以上是蔬菜生产的最适宜土壤。另一种适宜蔬菜的土壤是黄棕壤,有12278亩,其中大部分分布于20~30米高程带,另外30~40米高程带也有相当多的分布。
洪山区水产养殖区分布在洪山区各乡镇,湖泊、塘堰、精养鱼池汇集了大面积地表径流,蓄积养丰富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
洪山区宜于粮油生产的土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花山镇8335亩,左岭镇8085亩,建设乡5205亩。次适宜土地以建设乡为最多,其次是青菱、九峰、花山等乡镇、共有次适宜土地27万亩。 [13]
生物资源
洪山区是典型的垄岗区域,小山丘上毛皮兽类很少,由于开荒种田,开荒种树,野生动物已濒临绝迹。哺乳动物,郊区常见的有狗灌、猪罐、黄鼠狼、松鼠、狸猫、刺猬、野兔等。鸟类有雁、鹤、鹳、鸬、鹈、鸥等。在长江里的水生动物有白鳍豚、中华鲟、江豚等;湖池塘的水生动物有鱼、鳖、蟹、虾、鳝、蚌和螺、蛇类等。
洪山区鱼类天然品种有136种,常见的有乌鱼、翘嘴、戴氏、蒙古红、红鳍、鱼敢、鱼厥、鱼时、鱼回、银鱼、白鲟等,其它水产品有螃蟹、甲鱼、鳜鱼等。 [13]
矿产资源
洪山区已探明矿产类有玻璃石英矿、建筑石材、有砖瓦粘土、水泥粘土、还有矿泉水。玻璃石英矿在九峰大长山一带,约800万立方米。建筑石材分布在花山、九峰、左岭。砖瓦粘土在花山、九峰、左岭、建设、洪山等乡、镇、乡。水泥粘土在和平街、八吉府和九风街。 [3] 马鞍山森林公园有一矿泉井,储量较大,左岭镇泉井村也有一口矿泉井,是一地下喷泉,储量较大。
武汉大学(原湖北省商业专科学校操场)和洪山乡幸福村有地热,原湖北省商业专科学校操场地热在37.5℃-23℃之间。 [3]
人口
即将死者遗体由灵床移至棺材内,一般在午夜后进行,多由村上老年人亲殓。棺底要用铜钱或硬币摆“七星”(即北斗七星),铺上三道麻,再铺黄纸、褥子,最后将遗体轻轻放入棺内。遗体要摆放端正,平躺仰卧,四肢并拢,手足成一条直线,再把阴阳写的“符”放在身上,脸部盖手帕,身上撒避邪、祛毒、防蛀的名贵中草药和五谷粮食。子女们绕棺瞻仰遗体后,合上棺盖。瞻仰遗体时要肃静,切忌喧哗哭泣。出殡前由“人主”砸上棺材的“阴钉”。
出殡,出殡有早丧、晚丧两种。殓棺结束,一切就绪后,大家喝“起灵汤”(碎面条),时刻一到,执事人喊“起灵”,此时鞭炮齐鸣,由长子背灵柩材头,送葬人帮抬出门,同时将一只碗砸向棺木击碎,一孝子头顶烧纸盆倒退出大门,将盆内的纸灰抛撒在大门外。出了大门,将灵柩绑好抬杠和牵绳后,由八个强壮的小伙子抬起灵柩(另有若干人分组、随后准备随时替换),让灵柩从火堆上穿过,孝子们在前方拉纤绳,阴阳随后吹吹打打,小跑奔向墓地,一路不得停留。送葬路上,死者的长女婿或长孙举引魂幡和死者遗像跑在最前面,并有孝子中专人负责抛洒“路钱”。沿途所经人家都在路旁、家门点燃麦草,为亡者送行。鼓乐齐鸣,爆竹声声,甚是壮观。
下葬要按阴阳事先选好的时辰进行。大多在日出前下葬。灵柩到达墓地后,要绕墓地环跑三圈,顺向停柩。孝子们要先往墓坑里抛撒钱币,以示祭奠,实则是给打墓人(俗称“扫堂人”)的酬金。“扫堂人”用“麻钱”或硬币摆成北斗七星状,扫净墓底的脚印,退出墓坑。接着众人搭手,把棺材徐徐下到墓坑,摆正灵柩的首尾方向,孝子们再最后看一眼遗容,盖上棺盖,把铭旌展开放在棺盖上,并在墓坑顶端的小龛里安放“倒头缸子”和长明灯。
接下来,由长子背对墓穴先扔三锨土,并以茶酒祭奠,焚燃黄表,随后,孝子、孝眷依次填土后,送葬的众人一起上前填土成坟。众人填土时,不能铁锨空落于地,有需接替者,必先喊一声“锨落了,锨落了”以提醒在旁的人及时接替,一气呵成,将坟垒起,孝子们在墓前下跪,焚烧纸活、祭品,最后在坟头放一花圈以备“攒三”时用,最后离去。